搜索
imgboxbg

健康科普

消化系统常见病健康教育

作者:$AUTHOR      来源:$SOURCE      发布时间: 2020-06-02

概要:

                胃脘痛(慢性胃炎)的健康教育

一、什么是胃脘痛?

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疾病,往往兼见胃脘部痞满、嗳气、吐酸、纳呆、胁胀等症状,常反复发作。多因情绪郁怒、饮食不节、或外邪侵扰、药物刺激,使脾胃失健、胃络受损。包括各种急、慢性胃炎。

二、胃脘痛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

慢性胃炎病程迁延,一旦症状明显而久治不愈时,让人易出现急躁、焦虑、悲观、抑郁情绪,应了解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反应,针对性对其实施心理护理,进行有效沟通,鼓励病人说出忧郁烦恼的心理感受,尽量满足要求,指导自我放松训练疗法。

2.饮食指导

(1)寒邪客胃证

1)饮食以清淡,温热,易消化为原则,宜用姜等性温热的食物做调料,忌食生冷和油腻之品。

2)避风寒,多加衣被,防止外感,注意休息,不宜过劳。

(2)饮食停滞证

1)多食宽中理气消食之品,如萝卜,金橘,山楂等。食疗法:如曲米粥,陈米粥等。剧痛时应暂时禁食.待病情缓解后,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禁忌肥甘厚味及辛辣食物,忌酒。

2)忧思伤脾,脾气愈虚,可加重病情,故应避免忧思焦虑的情绪,保持精神愉悦。

(3)肝气犯胃证

1)病室安静、舒适,通风。

2)饮食清淡,易消化,多食行气解郁之品,悲伤郁怒时暂不进食,忌壅阻气机的食物,如红薯,南瓜,土豆。

3)调摄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多听轻音乐,使气机通畅。

(4)肝脾郁热证

1)每日晨起饮热淡盐水2杯以清胃泄热,饮食多予疏肝解热之品,如菊花茶,荷叶粥,疼痛发作时,宜少食多餐,食后不可即怒,怒后不可即食,进食前后保持平静愉快的情绪。忌辛辣烟酒,烤熏甜腻之品。

2)恼怒抑郁是导致疼痛的重要原因,故应避免各种情志刺激,使患者心胸开阔,心情舒畅,配合治疗。

3)病室通风,舒适,适当参加活动,如练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气功。

(5)瘀血停滞证

1)饮食给予行气活血之品,如山楂,果茶等,忌食煎炸,粗糙,硬固之品,戒烟酒。

2)病室安静舒适,避免噪音,卧床休养。

3)患者因疼痛或出血,精神紧张恐惧而悲观,故应对其安慰,疏导情志,树立信心,安心养病。

(6)胃阴亏虚证

1)多食温中健脾之品,如鸡蛋,山药,莲子,百合,大枣,薏米仁,枸杞等,常饮红糖生姜茶,忌油炸,生冷,寒冷及肥腻,甜粘之品。

2)居室向阳室温略高,避风寒,多着衣被,多休息,少疲劳,劳逸适度。

3)汤药宜温服,服药后宜进热粥,热饮,以助药力,疼痛时饮生姜红糖汤,以温胃止痛。

3、生活起居

(1)急性发作期卧床休息,以自觉体位舒适为宜。

(2)平时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

(3)腹胀者,鼓励饭后散步,适度活动,促进肠蠕动。

4、用药指导

(1)掌握相关药理知识,告知病人协同联合用药的意义。

(2)掌握药物剂量浓度,用途及服用方法,使之达到有效治疗效果。

1)胶体铋剂:餐前半小时服用。服用时宜用吸管吸入舌根部咽下,避免接触牙齿,服用后温开水漱口。

2)制酸剂应在饭后半小时至两小时服用,片剂应嚼服。

3)保护胃粘膜的药物应在餐前一小时服用。

4)促进胃排空的药物应饭前服用。

(3)观察用药后腹胀,恶心,呕吐,嗳气等症状的改善。

5、中医特色

采用多种中医适宜技术减轻胃脘疼痛、胀满、嗳气反酸、纳呆等症状。

(1)穴位贴敷,取中脘、胃俞、足三里、梁丘等穴。

(2)穴位按摩,取中脘、天枢、气海等穴。

(3)艾灸,取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

(4)中药封包、中药热奄包热熨胃脘部。

 

消化性溃疡病的健康教育

(一)定义

消化性溃疡病是指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黏膜发生的炎症与坏死性病变,病变深达黏膜肌层,常发生于胃酸分泌有关的消化道黏膜,其中以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最常见。

(二)健康指导

  1. 饮食指导

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原则。忌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定时定量,细嚼慢咽。

在溃疡活动期,可每日进食4-5顿,宜细嚼慢咽;食物宜清淡、质软、营养丰富、易消化为主,适量食用脱脂牛奶,宜在两餐之间饮用;避免刺激性食物及饮料,烟酒可延迟胃炎和溃疡的愈合,因此要戒烟酒,浓茶,咖啡等。                                

2、辩证施护

(1)肝胃不和者多食行气解郁之品,如萝卜、橘等,忌食南瓜、山芋、土豆等壅阻气机的食物。

(2)脾胃虚寒型饮食宜温热,营养丰富,多食温中健脾之品,如牛奶、土豆、鸡蛋等。忌食生冷、寒凉及肥甘甜粘之品。 

3、情绪调节

告知病人情绪反应与溃疡的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指导病人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及心理应急能力;全面客观地认识溃疡病,重视不良行为的纠正。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如通过下棋、看报、听音乐等消除紧张感,还可配合性格训练,如精神放松法、呼吸控制训练法、气功松弛法等,减少或防止溃疡的发生。

4、活动与休息

(1)溃疡活动期且症状较重者应嘱其卧床休息1-2周;病情较轻者应鼓励适当活动,积极配合治疗。

(2)注意生活规律和劳逸结合。

(3)保持环境安静、舒适、保证充足的睡眠。                                                    

5、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各种药物。

(1)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宜在晨起空腹或晚间睡前服用。

(2)抗酸剂:如铝碳酸镁片宜在餐后1小时或睡前服用,片剂应嚼服。

6、中医特色

(1)针灸

1)肝胃不和证

选穴:中脘、内关、足三里、阳陵泉、合谷、太冲。针刺手法以泄法为主,重在泄肝气以和胃气。

2)脾胃气虚证

选穴:中院、内关、足三里、脾俞、胃俞等穴。针刺手法以补益为主。以上腧穴可以交替针刺。

3)脾胃虚寒证

选穴:足三里、血海、关元、天枢、内庭、脾俞、章门等穴。针刺手法以补益为主。

4)肝胃郁热证

选穴:选内关、中院、足三里、阴陵泉上巨虚、太冲、内庭等穴,针刺用泻法。

5)胃阴不足证

选穴:选脾、胃、中脘、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穴,针刺用补法。

(2)穴位贴敷

中医辨证穴位贴敷:分为寒、热两个证型,在治疗过程中均可以取中脘、上脘,胃俞、脾俞、足三里五穴进行中药穴位贴敷。

1)寒证:吴茱萸、小茴香、细辛、冰片。

2)热证:黄连、黄芩、乳香、没药、冰片。

使用方法:辨证选用上述各组药物,加适量凡士林调成糊状,置于无菌纺纱中,贴敷于穴位,胶布固定。亦可选用奇正消痛贴、胃痛贴、元胡止痛贴、暖脐膏等取中脘、上脘、胃俞、脾俞、足三里五穴进行中药穴位贴敷。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健康教育

(一)什么是脾心痛?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

(二)病因及临床表现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病变程度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情常呈自限性,又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少数重者的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休克等,病死率高,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病理常把急性胰腺炎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种。

(三)健康指导

1、生活调护

(1)患者应卧床休息,保证睡眠,以减轻胰腺负担,促进组织修复。

(2)休克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3)勤翻身,勤更换衣物,保持清洁,衣裤宜松软。

(4)轻症者可酌情给少量清淡流质,如米汤等,不宜进食蛋白质和脂肪及硬食物。

(5)中度病人可禁食1-3天,后逐步恢复饮食。如流质过渡到半流质等。

(6)重度病人除禁食外应进行胃肠减压,至腹痛基本消失,可酌情进食少量低脂流质,以后逐步增加。

(7)恢复后也要重视饮食调护,少吃多餐,不食油煎、辛辣刺激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8)帮助病人及家属了解本病的诱因,及时治疗胆道及十二指肠疾病。

2、情志指导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情绪表现为紧张、易怒、情绪不稳,这些都会导致病情加剧。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对有精神压力和心理不平衡的胰腺炎患者,要做长期耐心的工作,劝导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遇事要冷静沉着;安慰病人,勿紧张,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3、饮食指导

(1)避免食物和酸性胃液进入十二指肠内,引起对胰腺的刺激,使胰腺持续遭受破坏。此阶段营养主要依靠胃肠外供给,待病人症状逐渐缓解后,可进食无脂低蛋白流质食物,如果汁、米汤、西红柿汁、稀面汤等。当病情好转,可改低脂流质食物,如猪肝汤、豆浆、蛋清汤、猪腰汤等,以后可逐渐改为低脂半流质食物,每日5-6餐。

(2)禁食期间要注意保持电解质平衡,若钾、镁、钠、钙量下降,应及时补充,同时多喝鲜蘑菇汤、菜汁、果汁等。

(3)忌食油腻性食物,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并能促进胆汁分泌,而胆汁又能激活胰腺中的消化酶,可使病情加重。因此,含脂肪较多的食物,如肥肉、花生、芝麻、油酥点心、油炸食品等均应禁止食用。

(4)禁烟、酒和刺激性食品。待病情好转,应逐步增加进食量和食物种类,但不宜饱食,以免病情反复。

4、中医特色

(1)内服中药:遵医嘱服用清胰汤,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中药浓煎,服药温度41℃左右。中、西药应间隔30分钟以上。

(2)注射用药:滴速不宜过快,用药过程中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3)耳穴压豆:取穴胆胰区、交感、神门、内分泌、阿是穴等,应用3天。

(4)穴位注射:足三里可减轻腹胀,应用3天。

(5)腹痛

1) 针刺镇痛:取穴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内关、中脘,强刺激,留针1小时,或持续电针半小时。或内关、阳陵泉,行雀啄法5分钟。

2) 穴位注射法:取穴两侧足三里、下巨虚;或两侧胆囊穴、足三里。

3) 放血疗法:取穴金津、玉液。手法:用三棱针消毒,点刺穴位,发出毒血。

4) 按摩疗法:将左手放于胰腺部位,拇指朝向胆总管方向,同时按压腹壁,每次5分钟。

5)芒硝腹部外敷,消炎止痛、吸收腹腔渗液。

(6)呕吐

1) 针刺止吐:取穴足三里、内关中等刺激,留针10分钟。胆胃不和者配阳陵泉;肝胃不和者配肝俞。

2) 耳穴贴压:取穴胃、胰、肝、交感、皮质下、神门,3天一次。

3) 口服中成药:生姜滴舌或生姜擦舌面。

(7)发热

 1) 两侧耳尖放血:用皮试针头点刺放血,放血量以颜色变淡为宜,每日一次。

2) 针剂退热。

3) 滴鼻剂。

  4) 灌肠疗法:生大黄汤中药保留灌肠,通腑泻热、消积导滞、泻痞除满。

溃疡性结肠炎的健康教育
(一)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二)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和排黏液脓血便。轻型患者可无腹痛,一般诉有轻度至中度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的阵痛,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常有里急后重感。轻者每日排便2-4次,便血轻或无,重者每日可达10次以上,脓血显见,甚至大量便血。
(三)健康指导
1、生活指导
(1)注意劳逸结合,不可太过劳累;暴发型、急性发作和严重慢性型患者,应卧床休息。
(2)注意衣着,保持冷暖相适;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3)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解除各种精神压力。
(4)便后用温水擦洗,保持肛周清洁,避免皮肤破损。
(5)保持环境清洁、安静,减少探视,定时开窗通风。注意保护病人隐私。
2、饮食调理
(1)注意食品卫生,避免肠道感染诱发或加重本病。
(2)一般应进食柔软、易消化、富有营养和足够热量的食物。
(3)宜少量多餐,补充多种维生素。勿食生、冷、油腻及多纤维素的食物。
(4)忌烟酒、辛辣食品。
(5)肠道湿热者饮食以清淡爽口,忌食生冷助湿之品。食滞胃肠者以暂禁食为宜,好转后再给软食。脾气亏虚者可食健脾益气之品。
(6)排黏液脓血便次数多、消瘦、贫血者应及时就医。
(7)少吃红肉类(牛肉、羊肉、猪肉等),急性期禁食红肉类。
(8)慎吃海鲜、牛奶及乳制品。

3、心理指导

保持精神愉悦,避免动怒及过分激动。精神心理因素是溃结发生的重要诱发因素,不良的精神状态和情绪可以加重病情使溃结久治不愈,因此,告知患者要自我减压,多谈一些开心愉快轻松的事情或者做些喜欢感兴趣的事,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中医特色

(1)用隔姜灸神厥穴

将艾柱置于新鲜生姜片上施灸,12天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

(2)针刺治疗:用针刺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主穴取足三里、脾俞、意舍、大肠、天枢、大横、上巨虚、下巨虚、膏育;辅穴取:脾虚加三阴交、地机,病久肾虚加肾俞、关元、气海;每次选五个穴温针灸,隔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禁食生冷辛辣、荤腥油腻等食物。

 (3)穴位贴敷:可选神阙、关元、天枢、气海等穴位。

(4)中药封包治疗。

(5)灌肠

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常用灌肠中药有:

(1)活血化瘀和凉血止血类:蒲黄、丹参、参三七、地榆、槐花、仙鹤草、血竭、侧柏叶和云南白药等。

(2)清热解毒类:青黛、黄连、黄柏、白头翁、秦皮、败酱草、苦参、金银花、鱼腥草和白蔹等。

(6)穴位埋线

运用穴位埋线治疗,可选取大肠俞、天枢、上巨虚。肝气乘脾型加肝俞;脾胃虚弱型加脾俞;肾阳虚衰型加肾俞、关元。

(7)特色中药调理:

   1)肠道湿热证: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便下浓血,便数多,口干口苦,或者有发热,舌苔黄腻,脉滑数,方法:清肠化湿,方剂:芍药汤。常用药物,黄连,黄芪,木香,甘草。

2)临证加减:如大便带血,加地愉,仙鹤草,槐花。

3)热盛入洛,出血不止,加牛角片,丹皮,华地。

 

结肠息肉健康教育

(一)什么是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指发生在结肠粘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一般所指的息肉,仅仅是粘膜局限性隆起。多因过食辛辣厚味,或久泻久痢,脾胃功能失调,湿热内生,下迫大肠以致肠道气机不利,经络阻滞,瘀血浊气凝聚而成。又可因慢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直肠炎等肠道疾病的刺激,以及习惯性便秘,因便结粪燥,损伤血络;或因虫积骚扰,刺激直肠粘膜而发病。 

(二)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 

肠息肉多由慢性炎症刺激引起,患者易出现情绪烦躁,应指导患者闭目静心全身放松,平静呼吸。指导患者通过适当运动、欣赏音乐、书法、绘画等移情易性,保持乐观开朗情绪。

2、饮食指导

饮食宜清淡, 既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又要避免饮食偏嗜造成的危害。多食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和富含植物纤维素的食物,不偏食偏嗜,保持体内的营养均衡,避免肠道疾病的发生。注意饮食卫生,结构合理。少食辛辣醇厚之品,如大辛大辣的辣椒、芥末、醇酒等。避免长期偏食高脂肪、高蛋白膳食。忌食生鱼、生蟹、生虾及一些熏腊之品。

根据证型辨证施膳食:

(1)湿瘀阻滞证:宜食行气化湿的食品,如陈皮、薏苡仁、姜黄,少食马铃薯、汽水等。忌食生冷油腻的食品。

(2)肠道湿热证:宜食清利湿热的食品,如白萝卜、荸荠、蒲公英、百合、马齿苋等;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忌食辣椒、酒等。

(3)气滞血瘀证:宜食补脾理气的食品,如柑橘、姜、海带、白萝卜、桃仁;少食甘薯,芋艿、蚕豆、栗子等容易胀气的食品。忌食冷饮等。

(4)脾虚夹瘀证:宜食健脾理气的食品,如山药、瘦猪肉、羊肉、白扁豆等。忌食生冷油腻的食品。

(5)指导便秘患者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平时可饮蜂蜜水,保持大便通畅。

3、生活起居

(1)腹痛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2)减少增加腹压的姿势,如下蹲,屏气,不宜久坐,久立,久行和劳累过度。

4、中医特色

运用以下护理技术可以减轻腹痛、泄泻、便秘的症状。

(1)穴位贴敷,取中脘、天枢、胃腧、关元等穴。

(2)耳穴贴压,取大肠、脾、神门、交感、腹、内分泌等穴。

(3)艾灸,取关元、天枢、大肠腧等穴。

(4)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大肠腧、天枢等穴。

(5)红外线照射,取神阙、天枢、关元、气海等穴。

5、术后指导

肠息肉切除后必须减少活动,息肉较小,当天可进流食,如息肉较大、切除较多,需禁食1-2天。进食、活动与术后有无出现并发症,如出血、穿孔等。应随时观察,如出现腹痛、出血需听从医嘱。

6、门诊复查 

复查时间:结肠息肉易复发,术后一年内行结肠镜检查,未发现息肉时,2年后再次进行结肠镜检查,帮助患者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下一条

健康科普

消化系统常见病健康教育

作者:$AUTHOR      来源:$SOURCE      发布时间: 2020-06-02

概要:

                胃脘痛(慢性胃炎)的健康教育

一、什么是胃脘痛?

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疾病,往往兼见胃脘部痞满、嗳气、吐酸、纳呆、胁胀等症状,常反复发作。多因情绪郁怒、饮食不节、或外邪侵扰、药物刺激,使脾胃失健、胃络受损。包括各种急、慢性胃炎。

二、胃脘痛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

慢性胃炎病程迁延,一旦症状明显而久治不愈时,让人易出现急躁、焦虑、悲观、抑郁情绪,应了解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反应,针对性对其实施心理护理,进行有效沟通,鼓励病人说出忧郁烦恼的心理感受,尽量满足要求,指导自我放松训练疗法。

2.饮食指导

(1)寒邪客胃证

1)饮食以清淡,温热,易消化为原则,宜用姜等性温热的食物做调料,忌食生冷和油腻之品。

2)避风寒,多加衣被,防止外感,注意休息,不宜过劳。

(2)饮食停滞证

1)多食宽中理气消食之品,如萝卜,金橘,山楂等。食疗法:如曲米粥,陈米粥等。剧痛时应暂时禁食.待病情缓解后,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禁忌肥甘厚味及辛辣食物,忌酒。

2)忧思伤脾,脾气愈虚,可加重病情,故应避免忧思焦虑的情绪,保持精神愉悦。

(3)肝气犯胃证

1)病室安静、舒适,通风。

2)饮食清淡,易消化,多食行气解郁之品,悲伤郁怒时暂不进食,忌壅阻气机的食物,如红薯,南瓜,土豆。

3)调摄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多听轻音乐,使气机通畅。

(4)肝脾郁热证

1)每日晨起饮热淡盐水2杯以清胃泄热,饮食多予疏肝解热之品,如菊花茶,荷叶粥,疼痛发作时,宜少食多餐,食后不可即怒,怒后不可即食,进食前后保持平静愉快的情绪。忌辛辣烟酒,烤熏甜腻之品。

2)恼怒抑郁是导致疼痛的重要原因,故应避免各种情志刺激,使患者心胸开阔,心情舒畅,配合治疗。

3)病室通风,舒适,适当参加活动,如练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气功。

(5)瘀血停滞证

1)饮食给予行气活血之品,如山楂,果茶等,忌食煎炸,粗糙,硬固之品,戒烟酒。

2)病室安静舒适,避免噪音,卧床休养。

3)患者因疼痛或出血,精神紧张恐惧而悲观,故应对其安慰,疏导情志,树立信心,安心养病。

(6)胃阴亏虚证

1)多食温中健脾之品,如鸡蛋,山药,莲子,百合,大枣,薏米仁,枸杞等,常饮红糖生姜茶,忌油炸,生冷,寒冷及肥腻,甜粘之品。

2)居室向阳室温略高,避风寒,多着衣被,多休息,少疲劳,劳逸适度。

3)汤药宜温服,服药后宜进热粥,热饮,以助药力,疼痛时饮生姜红糖汤,以温胃止痛。

3、生活起居

(1)急性发作期卧床休息,以自觉体位舒适为宜。

(2)平时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

(3)腹胀者,鼓励饭后散步,适度活动,促进肠蠕动。

4、用药指导

(1)掌握相关药理知识,告知病人协同联合用药的意义。

(2)掌握药物剂量浓度,用途及服用方法,使之达到有效治疗效果。

1)胶体铋剂:餐前半小时服用。服用时宜用吸管吸入舌根部咽下,避免接触牙齿,服用后温开水漱口。

2)制酸剂应在饭后半小时至两小时服用,片剂应嚼服。

3)保护胃粘膜的药物应在餐前一小时服用。

4)促进胃排空的药物应饭前服用。

(3)观察用药后腹胀,恶心,呕吐,嗳气等症状的改善。

5、中医特色

采用多种中医适宜技术减轻胃脘疼痛、胀满、嗳气反酸、纳呆等症状。

(1)穴位贴敷,取中脘、胃俞、足三里、梁丘等穴。

(2)穴位按摩,取中脘、天枢、气海等穴。

(3)艾灸,取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

(4)中药封包、中药热奄包热熨胃脘部。

 

消化性溃疡病的健康教育

(一)定义

消化性溃疡病是指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黏膜发生的炎症与坏死性病变,病变深达黏膜肌层,常发生于胃酸分泌有关的消化道黏膜,其中以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最常见。

(二)健康指导

  1. 饮食指导

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原则。忌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定时定量,细嚼慢咽。

在溃疡活动期,可每日进食4-5顿,宜细嚼慢咽;食物宜清淡、质软、营养丰富、易消化为主,适量食用脱脂牛奶,宜在两餐之间饮用;避免刺激性食物及饮料,烟酒可延迟胃炎和溃疡的愈合,因此要戒烟酒,浓茶,咖啡等。                                

2、辩证施护

(1)肝胃不和者多食行气解郁之品,如萝卜、橘等,忌食南瓜、山芋、土豆等壅阻气机的食物。

(2)脾胃虚寒型饮食宜温热,营养丰富,多食温中健脾之品,如牛奶、土豆、鸡蛋等。忌食生冷、寒凉及肥甘甜粘之品。 

3、情绪调节

告知病人情绪反应与溃疡的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指导病人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及心理应急能力;全面客观地认识溃疡病,重视不良行为的纠正。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如通过下棋、看报、听音乐等消除紧张感,还可配合性格训练,如精神放松法、呼吸控制训练法、气功松弛法等,减少或防止溃疡的发生。

4、活动与休息

(1)溃疡活动期且症状较重者应嘱其卧床休息1-2周;病情较轻者应鼓励适当活动,积极配合治疗。

(2)注意生活规律和劳逸结合。

(3)保持环境安静、舒适、保证充足的睡眠。                                                    

5、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各种药物。

(1)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宜在晨起空腹或晚间睡前服用。

(2)抗酸剂:如铝碳酸镁片宜在餐后1小时或睡前服用,片剂应嚼服。

6、中医特色

(1)针灸

1)肝胃不和证

选穴:中脘、内关、足三里、阳陵泉、合谷、太冲。针刺手法以泄法为主,重在泄肝气以和胃气。

2)脾胃气虚证

选穴:中院、内关、足三里、脾俞、胃俞等穴。针刺手法以补益为主。以上腧穴可以交替针刺。

3)脾胃虚寒证

选穴:足三里、血海、关元、天枢、内庭、脾俞、章门等穴。针刺手法以补益为主。

4)肝胃郁热证

选穴:选内关、中院、足三里、阴陵泉上巨虚、太冲、内庭等穴,针刺用泻法。

5)胃阴不足证

选穴:选脾、胃、中脘、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穴,针刺用补法。

(2)穴位贴敷

中医辨证穴位贴敷:分为寒、热两个证型,在治疗过程中均可以取中脘、上脘,胃俞、脾俞、足三里五穴进行中药穴位贴敷。

1)寒证:吴茱萸、小茴香、细辛、冰片。

2)热证:黄连、黄芩、乳香、没药、冰片。

使用方法:辨证选用上述各组药物,加适量凡士林调成糊状,置于无菌纺纱中,贴敷于穴位,胶布固定。亦可选用奇正消痛贴、胃痛贴、元胡止痛贴、暖脐膏等取中脘、上脘、胃俞、脾俞、足三里五穴进行中药穴位贴敷。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健康教育

(一)什么是脾心痛?

脾心痛(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

(二)病因及临床表现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病变程度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情常呈自限性,又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少数重者的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休克等,病死率高,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病理常把急性胰腺炎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种。

(三)健康指导

1、生活调护

(1)患者应卧床休息,保证睡眠,以减轻胰腺负担,促进组织修复。

(2)休克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3)勤翻身,勤更换衣物,保持清洁,衣裤宜松软。

(4)轻症者可酌情给少量清淡流质,如米汤等,不宜进食蛋白质和脂肪及硬食物。

(5)中度病人可禁食1-3天,后逐步恢复饮食。如流质过渡到半流质等。

(6)重度病人除禁食外应进行胃肠减压,至腹痛基本消失,可酌情进食少量低脂流质,以后逐步增加。

(7)恢复后也要重视饮食调护,少吃多餐,不食油煎、辛辣刺激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8)帮助病人及家属了解本病的诱因,及时治疗胆道及十二指肠疾病。

2、情志指导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情绪表现为紧张、易怒、情绪不稳,这些都会导致病情加剧。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对有精神压力和心理不平衡的胰腺炎患者,要做长期耐心的工作,劝导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遇事要冷静沉着;安慰病人,勿紧张,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3、饮食指导

(1)避免食物和酸性胃液进入十二指肠内,引起对胰腺的刺激,使胰腺持续遭受破坏。此阶段营养主要依靠胃肠外供给,待病人症状逐渐缓解后,可进食无脂低蛋白流质食物,如果汁、米汤、西红柿汁、稀面汤等。当病情好转,可改低脂流质食物,如猪肝汤、豆浆、蛋清汤、猪腰汤等,以后可逐渐改为低脂半流质食物,每日5-6餐。

(2)禁食期间要注意保持电解质平衡,若钾、镁、钠、钙量下降,应及时补充,同时多喝鲜蘑菇汤、菜汁、果汁等。

(3)忌食油腻性食物,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并能促进胆汁分泌,而胆汁又能激活胰腺中的消化酶,可使病情加重。因此,含脂肪较多的食物,如肥肉、花生、芝麻、油酥点心、油炸食品等均应禁止食用。

(4)禁烟、酒和刺激性食品。待病情好转,应逐步增加进食量和食物种类,但不宜饱食,以免病情反复。

4、中医特色

(1)内服中药:遵医嘱服用清胰汤,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中药浓煎,服药温度41℃左右。中、西药应间隔30分钟以上。

(2)注射用药:滴速不宜过快,用药过程中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3)耳穴压豆:取穴胆胰区、交感、神门、内分泌、阿是穴等,应用3天。

(4)穴位注射:足三里可减轻腹胀,应用3天。

(5)腹痛

1) 针刺镇痛:取穴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内关、中脘,强刺激,留针1小时,或持续电针半小时。或内关、阳陵泉,行雀啄法5分钟。

2) 穴位注射法:取穴两侧足三里、下巨虚;或两侧胆囊穴、足三里。

3) 放血疗法:取穴金津、玉液。手法:用三棱针消毒,点刺穴位,发出毒血。

4) 按摩疗法:将左手放于胰腺部位,拇指朝向胆总管方向,同时按压腹壁,每次5分钟。

5)芒硝腹部外敷,消炎止痛、吸收腹腔渗液。

(6)呕吐

1) 针刺止吐:取穴足三里、内关中等刺激,留针10分钟。胆胃不和者配阳陵泉;肝胃不和者配肝俞。

2) 耳穴贴压:取穴胃、胰、肝、交感、皮质下、神门,3天一次。

3) 口服中成药:生姜滴舌或生姜擦舌面。

(7)发热

 1) 两侧耳尖放血:用皮试针头点刺放血,放血量以颜色变淡为宜,每日一次。

2) 针剂退热。

3) 滴鼻剂。

  4) 灌肠疗法:生大黄汤中药保留灌肠,通腑泻热、消积导滞、泻痞除满。

溃疡性结肠炎的健康教育
(一)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二)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和排黏液脓血便。轻型患者可无腹痛,一般诉有轻度至中度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的阵痛,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常有里急后重感。轻者每日排便2-4次,便血轻或无,重者每日可达10次以上,脓血显见,甚至大量便血。
(三)健康指导
1、生活指导
(1)注意劳逸结合,不可太过劳累;暴发型、急性发作和严重慢性型患者,应卧床休息。
(2)注意衣着,保持冷暖相适;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3)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解除各种精神压力。
(4)便后用温水擦洗,保持肛周清洁,避免皮肤破损。
(5)保持环境清洁、安静,减少探视,定时开窗通风。注意保护病人隐私。
2、饮食调理
(1)注意食品卫生,避免肠道感染诱发或加重本病。
(2)一般应进食柔软、易消化、富有营养和足够热量的食物。
(3)宜少量多餐,补充多种维生素。勿食生、冷、油腻及多纤维素的食物。
(4)忌烟酒、辛辣食品。
(5)肠道湿热者饮食以清淡爽口,忌食生冷助湿之品。食滞胃肠者以暂禁食为宜,好转后再给软食。脾气亏虚者可食健脾益气之品。
(6)排黏液脓血便次数多、消瘦、贫血者应及时就医。
(7)少吃红肉类(牛肉、羊肉、猪肉等),急性期禁食红肉类。
(8)慎吃海鲜、牛奶及乳制品。

3、心理指导

保持精神愉悦,避免动怒及过分激动。精神心理因素是溃结发生的重要诱发因素,不良的精神状态和情绪可以加重病情使溃结久治不愈,因此,告知患者要自我减压,多谈一些开心愉快轻松的事情或者做些喜欢感兴趣的事,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中医特色

(1)用隔姜灸神厥穴

将艾柱置于新鲜生姜片上施灸,12天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

(2)针刺治疗:用针刺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主穴取足三里、脾俞、意舍、大肠、天枢、大横、上巨虚、下巨虚、膏育;辅穴取:脾虚加三阴交、地机,病久肾虚加肾俞、关元、气海;每次选五个穴温针灸,隔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禁食生冷辛辣、荤腥油腻等食物。

 (3)穴位贴敷:可选神阙、关元、天枢、气海等穴位。

(4)中药封包治疗。

(5)灌肠

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常用灌肠中药有:

(1)活血化瘀和凉血止血类:蒲黄、丹参、参三七、地榆、槐花、仙鹤草、血竭、侧柏叶和云南白药等。

(2)清热解毒类:青黛、黄连、黄柏、白头翁、秦皮、败酱草、苦参、金银花、鱼腥草和白蔹等。

(6)穴位埋线

运用穴位埋线治疗,可选取大肠俞、天枢、上巨虚。肝气乘脾型加肝俞;脾胃虚弱型加脾俞;肾阳虚衰型加肾俞、关元。

(7)特色中药调理:

   1)肠道湿热证: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便下浓血,便数多,口干口苦,或者有发热,舌苔黄腻,脉滑数,方法:清肠化湿,方剂:芍药汤。常用药物,黄连,黄芪,木香,甘草。

2)临证加减:如大便带血,加地愉,仙鹤草,槐花。

3)热盛入洛,出血不止,加牛角片,丹皮,华地。

 

结肠息肉健康教育

(一)什么是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指发生在结肠粘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一般所指的息肉,仅仅是粘膜局限性隆起。多因过食辛辣厚味,或久泻久痢,脾胃功能失调,湿热内生,下迫大肠以致肠道气机不利,经络阻滞,瘀血浊气凝聚而成。又可因慢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直肠炎等肠道疾病的刺激,以及习惯性便秘,因便结粪燥,损伤血络;或因虫积骚扰,刺激直肠粘膜而发病。 

(二)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 

肠息肉多由慢性炎症刺激引起,患者易出现情绪烦躁,应指导患者闭目静心全身放松,平静呼吸。指导患者通过适当运动、欣赏音乐、书法、绘画等移情易性,保持乐观开朗情绪。

2、饮食指导

饮食宜清淡, 既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又要避免饮食偏嗜造成的危害。多食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和富含植物纤维素的食物,不偏食偏嗜,保持体内的营养均衡,避免肠道疾病的发生。注意饮食卫生,结构合理。少食辛辣醇厚之品,如大辛大辣的辣椒、芥末、醇酒等。避免长期偏食高脂肪、高蛋白膳食。忌食生鱼、生蟹、生虾及一些熏腊之品。

根据证型辨证施膳食:

(1)湿瘀阻滞证:宜食行气化湿的食品,如陈皮、薏苡仁、姜黄,少食马铃薯、汽水等。忌食生冷油腻的食品。

(2)肠道湿热证:宜食清利湿热的食品,如白萝卜、荸荠、蒲公英、百合、马齿苋等;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忌食辣椒、酒等。

(3)气滞血瘀证:宜食补脾理气的食品,如柑橘、姜、海带、白萝卜、桃仁;少食甘薯,芋艿、蚕豆、栗子等容易胀气的食品。忌食冷饮等。

(4)脾虚夹瘀证:宜食健脾理气的食品,如山药、瘦猪肉、羊肉、白扁豆等。忌食生冷油腻的食品。

(5)指导便秘患者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平时可饮蜂蜜水,保持大便通畅。

3、生活起居

(1)腹痛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2)减少增加腹压的姿势,如下蹲,屏气,不宜久坐,久立,久行和劳累过度。

4、中医特色

运用以下护理技术可以减轻腹痛、泄泻、便秘的症状。

(1)穴位贴敷,取中脘、天枢、胃腧、关元等穴。

(2)耳穴贴压,取大肠、脾、神门、交感、腹、内分泌等穴。

(3)艾灸,取关元、天枢、大肠腧等穴。

(4)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大肠腧、天枢等穴。

(5)红外线照射,取神阙、天枢、关元、气海等穴。

5、术后指导

肠息肉切除后必须减少活动,息肉较小,当天可进流食,如息肉较大、切除较多,需禁食1-2天。进食、活动与术后有无出现并发症,如出血、穿孔等。应随时观察,如出现腹痛、出血需听从医嘱。

6、门诊复查 

复查时间:结肠息肉易复发,术后一年内行结肠镜检查,未发现息肉时,2年后再次进行结肠镜检查,帮助患者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下一条
公众号

预约挂号、报告查询

请关注中医院

(微信公众号)

订阅号

健康资讯、中医养生
请关注中医院

(微信订阅号)

总院
挂号预约:0539-8215121
体检预约:0539-8076979
急救电话:0539-8238116
康复医院:0539-8077851
地址:临沂市解放路211号

北城医院
挂号预约:0539-8608016
地址:北城新区济南路与仁和路交汇处

国医堂
电话:0539-8078896
地址:北城新区广州路和汶河路交汇处鲁商中心A2-102号

健康管理(治未病)中心
电话:0539—8225577
地址:北城新区齐鲁园公馆

版权所有:临沂市中医医院    鲁ICP备19006901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临沂   后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