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科研教学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工作指南(试行)
概要:
前言................................................................................................................................................... 3
第一章 组织管理............................................................................................................................... 3
一、住培领导小组................................................................................................................................................................. 3
二、住培职能管理部门........................................................................................................................................................ 4
三、轮转科室管理团队........................................................................................................................................................ 5
四、专家指导委员会............................................................................................................................................................ 6
五、协同单位与基层培养基地管理.................................................................................................................................. 7
第二章 过程管理............................................................................................................................... 8
一、培训招收......................................................................................................................................................................... 8
二、入院教育....................................................................................................................................................................... 10
三、跟师学习....................................................................................................................................................................... 10
四、轮转计划....................................................................................................................................................................... 11
五、入科教育....................................................................................................................................................................... 12
六、日常培训....................................................................................................................................................................... 12
七、教学活动....................................................................................................................................................................... 13
八、培训考核....................................................................................................................................................................... 14
第三章 师资队伍建设....................................................................................................................... 17
一、 师资遴选..................................................................................................................................................................... 17
二、师资培训....................................................................................................................................................................... 18
三、师资评价与考核.......................................................................................................................................................... 19
四、师资激励与约束.......................................................................................................................................................... 20
第四章 质量控制............................................................................................................................ 20
一、院级督导....................................................................................................................................................................... 21
二、科室自查....................................................................................................................................................................... 22
三、第三方评估................................................................................................................................................................... 22
四、培训对象评价监测...................................................................................................................................................... 23
第五章 支撑保障............................................................................................................................ 24
一、党(团)组织建设...................................................................................................................................................... 24
二、人事保障....................................................................................................................................................................... 25
三、培训对象待遇保障...................................................................................................................................................... 25
四、后勤保障....................................................................................................................................................................... 27
五、财务保障....................................................................................................................................................................... 27
六、医疗活动保障.............................................................................................................................................................. 28
七、信息服务保障.............................................................................................................................................................. 28
八、技能训练保障.............................................................................................................................................................. 29
第六章 培训对象管理....................................................................................................................... 29
一、日常管理....................................................................................................................................................................... 29
二、医疗活动管理.............................................................................................................................................................. 30
三、请销假管理................................................................................................................................................................... 31
四、奖惩管理....................................................................................................................................................................... 32
五、沟通反馈管理.............................................................................................................................................................. 3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与发展的意见》《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依据《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实施办法(试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实施办法(试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认真分析和总结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中医住培”)工作实际,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明确职责任务,规范过程管理,加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特编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工作指南(试行)》,供借鉴参考。
第一章 组织管理
为确保住培制度的长期性、强制性和稳定性,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基地应建立院级领导小组、职能管理部门、轮转科室三级组织管理体系和专家支撑团队,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形成合力,构建有序的培训管理组织和工作运转机制,推动培训工作有效开展。
一、住培领导小组
中医住培基地应建立住培工作领导小组或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医院院长(一把手)任组长或主任,分管院长任副主任,住培职能部门,医务、教育、人事、党办、财务、后勤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同时应设立办公室,一般设在住培职能管理部门,执行领导小组决议,负责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住培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任务如下。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法规制度,组织领导、统筹协调中医住培工作的开展。
2.研究批准基地中医住培工作规划、工作制度、年度工作计划,做好工作总结,评选表彰先进。
3.建立会议制度,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如遇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重点、难点、关键问题。
4.加强过程管理,指导开展培训对象招收、入院教育、轮转培训、过程考核、结业考核、院级督导、公共理论学习等活动,确保培训质量。
5.加强对中医住培工作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不断改善培训条件,确保培训对象待遇,提高带教医师的带教积极性。
二、住培职能管理部门
住培职能管理部门为基地职能管理与执行机构,在住培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完成日常组织管理服务工作。鼓励基地设置独立的住培职能管理部门,并将中医学专业硕士培养统筹规划、统一管理。住培职能管理部门应有专人担任部门负责人。该负责人由具有中医临床医学背景且热爱医学教育事业、掌握中医住培政策、具有良好沟通和管理能力的人员担任。每家基地专职管理人员不少于2人,并根据培训容量和工作量适当增加配置,一般参照1:100(管理人员人数:培训对象人数)比例配置,超过500人最低不应少于5人。住培职能管理部门主要职责如下。
1.组织协调完成基地住培领导小组部署的任务,完成日常组织管理服务工作。
2.制订基地住培工作规划、年(月)度工作计划及各项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3.依据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各省(市、自治区)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的住培政策和要求,建立健全基地管理制度并落实。
4.组织开展培训对象招收、入院教育、轮转培训、过程考核、结业考核、院级督导、公共理论学习等工作,确保培训质量。
5.每季度组织开展1次针对所有轮转科室的院级督导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总结、有反馈、有落实、有奖罚、有整改、有效果。
6.加强带教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师资遴选、培训、评价、奖罚与退出机制,实行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制度。
7.协调医院党办、院办、人事、医政、财务、后勤、保卫、信息中心等部门做好住培工作的各项保障工作,为培训对象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
8.与财务部门共同负责住培经费的预算、使用与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保障各类培训对象的待遇,推动培训工作有效实施。
9.建立顺畅的沟通反馈机制和渠道,随时了解培训对象的需求,及时解答培训对象的问题,切实解决培训对象的困难。
10.完成上级部门赋予的其他工作任务,开展中医住培教学工作调查与研究。
三、轮转科室管理团队
轮转科室管理实行科室主任负责制。在科室主任统筹负责下,设置教学主任和教学秘书岗位。构成由科室主任、教学主任、教学秘书组成的轮转科室管理体系,全面落实科室住培工作任务。鼓励中医内科、中医外科设专职的教学管理人员,协调亚专业科室共同完成培训任务。其主要职责如下。
1.在基地住培领导小组和住培职能管理部门的领导与协调下,组织完成中医住培临床培训任务。
2.制订适应本科室特点的三年培训规划、年度教学计划、管理制度、轮转计划,督促带教医师、培训对象及相关人员落实。
3.完成科室住培工作日常管理任务,参与培训对象招收工作,组织开展入科教育、临床实践、日常考核、出科考核等工作。
4. 组建核心师资教学团队,完成本科室带教师资遴选、培训、考核、评价和激励工作,持续改进和提高师资教学能力。
5.加强科室质量控制,组织开展中医住培教学改革研究工作,不断提升 培训质量。
6.建立有效的沟通反馈机制,定期听取带教医师及培训对象意见,组织开展全方位评估,持续改进教学工作。
7.完成上级领导和部门部署的其他任务。
为有效落实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专业性指导、监督、评估与考核工作。基地应成立院级专家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团队的作用。专家指导委员会设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其成员应为具备丰富管理或带教经验的权威专家、专业学科的师资,尽可能覆盖各轮转科室,也可聘请部分非本基地的专家。其主要职责如下。
1.完成中医住培领导小组和职能管理部门赋予的工作任务,指导全院中医住培工作。
2.根据中医住培的要求和现状,参与制订基地培训规划和培训计划,提出意见和建议。
3.做好质量控制,参与基地过程考核、结业考核、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 加强对各轮转科室培训过程和培训质量的监督、检查和评估,审核和指导各轮转科室制订规范合理的中医住培轮转方案、培训计划、考核方案、管理制度。
5.参与并协助职能管理部门开展住培师资、考官和管理人员培训,指导科室规范开展教学与临床实践活动。
6.开展中医住培教学创新改革研究、有关政策制度完善和学术交流。
7.专家指导委员会应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研究提升住培质量的关键问题,供基地住培领导小组决策参考。
根据国家要求,中医住培基地可选择不超过2家、符合条件并经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认可的医疗机构作为协同单位,在约定的范围内开展有限专业、有限内容、有限时间的培训(一般不应超过三分之一专业、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
1.基地与协同单位之间应成立中医住培协同领导小组。组长由基地主管领导担任,各协同单位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基地、协同单位住培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任小组成员。
2.中医住培协同领导小组负责协同单位培训工作的领导、协调、规划、指导和管理工作,商讨决策中医住培重要问题。领导小组应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如有需要亦可随时召开。
3.基地与协同单位应签订协同协议,明确工作职责、权利和义务,包括培训对象管理、培训对象轮转、师资带教、培训对象考核、培训对象待遇和师资管理等关键环节和内容。
4.基地应每季度对协同单位的制度建设、师资培训、带教管理、考试考核进行指导,实现培训目标统一、培训标准统一、考核标准统一、培训管理统一,确保培训结果同质化。
5.协同单位应接受培训基地的指导和监督,配备专(兼)职住培管理人员。
6.基层培养基地由2所以上符合认定标准的基层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组成,管理要求同上,但不计入基地协同单位数量。
第二章 过程管理
中医住培过程管理是指培训对象从进入基地到结业的全过程、各环节的动态管理,应包括培训招收、入院教育、入科教育、轮转培训、教学活动、培训考核等环节。过程管理是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只有培训过程规范,才能保证临床综合能力的稳步提升。培训过程的实施与管理必须紧紧围绕住培目标和要求,紧紧围绕培育中医住院医师核心能力。
一、培训招收
中医住培招收工作应按照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的计划由基地与轮转科室共同组织完成。
1.基地应严格落实上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的有关招收要求,研究制订本基地的招收管理办法和招收简章,严格规范开展招收工作。
2.应坚持公开公正原则制订并对外公布招收简章,明确招收专业、数量、程序、培训期间的待遇、住宿条件等,并向中医全科等紧缺专业倾斜。
3.基地应依据基地容量组织招收,不得超容量招收。若未完成中医全科专业招收计划,不得扩大中医专业招收规模。
4.应优先加大招录县级及以下基层医疗机构委派培训对象、订单定向免费本科毕业生、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力度,逐步减少本院参培住院医师数量。
5.不得招收违约订单定向医学毕业生,无正当理由退培学员3年内不得重新参加住培。
6.应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严把入口关,严格审核培训对象资质,组织开展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择优录取。坚决杜绝不符合条件的培训对象进入基地。
7.基地应通过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规定的网络平台或其他适宜形式对拟招收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8.基地应及时发放录取通知,注明报到时间、地点、联系人和应携带的资料(介绍信、个人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医师资格证书等个人资料原件、复印件等)。
9.新招收的培训对象应按录取通知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到基地报到,原则上从9月开始接受培训或按各省统一要求。无故逾期两周不报到者,视为自动放弃此次住培资格。
10.基地应按规定与培训对象签订培训协议。对于单位委派的培训对象,应由基地、委派单位和培训对象签订三方委托培训协议。面向社会招收的培训对象,由基地与培训对象签订双方培训协议。
入院教育应由基地依据培训需求统一组织实施。
1.入院教育通常由基地住培职能管理部门协同医院党办、团委、工会、人事、财务、医务、院感、总务、信息、后勤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
2.入院教育应包括医院基本概况、行风建设、医疗卫生法规、医院管理规范、人事待遇政策、住培政策制度、医学人文与沟通技巧、医疗文书书写规范、电子病历系统操作流程、院感防控规范、基本医疗规范,以及各职能部门职责任务等应知应会内容。
3.入院教育应开展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训练并组织考核,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轮转科室继续培训。
4.入院教育应集中进行,有组织方案、工作计划、评价结果,有考核。形式、时间可由各基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5.基地可根据培训需求,结合基地实际情况,编制入院教育手册,并将入院教育作为培训对象档案建设的组成部分,记入个人培训档案。
跟师学习应由住培管理部门根据中医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特点,将师承培养方式融入培训之中,并统筹规划安排。
1.基地应根据临床学术专长具有特色、从事中医临床工作8年以上、主治以上医师的条件,在全院内选择并公布师承指导老师名单。
2.跟师学习的匹配应由培训对象依据所学专业及后期发展方向,在住培职能管理部门统一安排下,同师承指导老师进行双向选择确定。每位师承指导老师带教学员不应超过3名。
3.每名培训对象原则上应选择1名培训基地师承指导老师跟师学习,参加协同单位培训时可另选择1名师承指导老师。
4.跟师学习以门诊跟师为主,贯穿于3年培训期间内。每周不少于半天,全年应不少于30次。
5.应充分发挥国医堂、名老中医工作室的作用,鼓励住培学员利用业余时间多临证学习。
6.不同学历层次的培训对象应在培训期内合理确定跟师时间,统筹安排跟师进度,充分发挥师承优势。
7.基地应组织开展集体拜师仪式,增强师承指导老师荣誉感和责任感。
轮转计划是基地住培职能管理部门在征求轮转科室意见的前提下,依据培训标准、培训人数、基地容量等综合情况统一制订的培训计划。
1.住培职能管理部门应在培训对象进入基地前制订培训对象(含专硕)3年统一培训轮转计划表,供科室、培训对象执行。
2.制订统一轮转表时应结合科室具体情况,征求科室意见,科学合理安排,避免出现培训对象分布过于集中或过于分散现象。
3.本科毕业生参加培训的年限为3年。中医专业硕士、专业博士毕业生提供由院校开具的轮转培训证明并参加临床能力鉴定,通过者应分别参加不少于2年、1年的轮转培训。
4.医学类科学学位获得者毕业后可自愿参加住培,但不能减免培训时间。培训专业可参照个人意愿或由用人单位确定,应与所研究的专业(方向)相同或趋同。
5.轮转科室应根据基地轮转计划表,制订本科室培训计划,严格按照培训大纲要求组织开展培训。不得缩短培训时间,不得减少培训内容,确保培训时间、内容、效果落实。
6.所有参加培训人员应严格按照轮转计划轮转。凡发现不按规定轮转者要严肃处理,追究基地、职能管理部门、科室主任和相关人员责任。
入科教育由轮转科室依据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需要,在入科后立即组织实施。
1.入科教育由轮转科室主任负责,教学主任、教学秘书或指定人员具体组织实施。
2.入科教育应在培训对象入科时集中组织,所有培训对象必须参加,时间应满足教育需要。
3.入科教育内容应包括轮转科室概况、中医住培管理架构、病区分布、培训标准与要求、学科特色与优势、轮转方式及考核、专科病史采集、专科体格检查、专科辅助检查判读及中医病历文书书写要求。
4.轮转科室应加强入科教育,编制入科教育手册,建立入科教育档案,应有方案和记录。
日常培训是由轮转科室根据培训标准要求统一组织开展的临床实践及带教活动。
1.日常培训的主体责任单位为各轮转科室。科室应建立由科室主任、教学主任、教学秘书构成的组织管理体系。
2.科室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负责中医住培全面工作;教学主任在科室主任领导下负责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教学秘书负责协调与日常管理。
3.科室培训计划是规范化培训的依据,应包括培训对象人数(包括专硕并轨研究生)、床位分配、带教医师分配、培训内容与标准、教学活动安排、日常考核、出科考核等内容。
4.带教医师应根据培训细则要求,在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规范开展临床实践活动和教学活动,为培训对象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5.日常培训应将医德医风、政策法规、人际沟通交流等融入到专业理论知识、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之中,融入到日常临床工作之中,同时兼顾临床教学和科研素养培养。
6.轮转科室应建立日常培训管理制度,包括培训对象劳动纪律管理、医疗活动管理、教学活动管理、考核与评价管理等,规范医疗教学活动。
7.轮转科室应于学员出科后组织日常培训工作分析总结会,听取带教医师、培训对象、护理人员对住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
教学活动是指以提高中医住院医师核心能力为目标开展的临床师生互动培训行为,由基地、轮转科室组织实施,包括临床带教、医疗查房、教学查房、小讲课、病例讨论、门诊教学、工作坊、学术讲座等多种临床教学形式。
1.基地、轮转科室应根据培训标准,组织开展分层进阶式培训,针对不同学历培训对象制订不同培训方案。
2.建立教学活动制度,制订教学活动计划,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人员、参加人员,突出科学性、体系性、目的性、规范性和创新性。
3.带教医师应根据培训内容与标准,组织好临床实践活动,规范性地指导培训对象完成接诊、病历书写、查房、诊断、治疗等医疗行为,不断提升核心能力。
4.基地、轮转科室应建立教学活动评价制度,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组织实施、教学效果、学习效果等开展评价,并有效分析和改进,不断提高教学活动质量。
5.轮转科室每月组织2次教学查房、1次病例讨论、1次小讲课。其他教学活动可根据规定和需要组织实施。
6.基地应依据教学门诊规范,鼓励轮转科室开设教学门诊,为培训对象提供门诊实践活动的机会。应将教学门诊的工作量计入带教医师总工作量。
7.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学员主要以观诊为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学员可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或独立完成接诊工作。
培训考核是促进培训严格管理、规范实施、确保质量的关键环节,包括过程考核、师承考核和结业考核,以过程考核为重点。
1.过程考核包括日常考核、出科考核和年度考核,应由基地或轮转科室统一组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日常考核由教学秘书、带教老师组织实施,主要考核学员出勤情况、医德医风、工作数量与质量、完成病例病种数、医疗文书书写、培训及学习态度等内容。日常考核不合格者,不应进行出科考核。
3.出科考核由轮转科室考核小组组织,一般在培训对象出科前完成。应按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的要求,针对不同轮转培训对象分类、分层进行,开展专业理论、临床实践技能考核。
4.专业理论考核以中医内容为主,比例不得低于70%。可采取人机对话或纸笔形式进行,可为选择题、问答题,也可为病历分析。但应符合培训大纲要求,涵盖尽可能多的知识点。
5.为确保专业理论考核的统一性,各基地应在中国医师协会出科考核理论题库建立后,选取该题库试题进行出科理论考核。
6.技能考核应结合本专业临床技能操作要求,优先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也可在临床技能实训中心进行。
7.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合格为出科考核合格。轮转科室应将结果及时记录在册并上报住培职能管理部门。
8.出科考核不合格者可有1次补考机会,若仍不合格则视为1次出科考试不合格。3次出科考核不合格则视为过程考核不合格,不能取得中医住培合格证书。
9.年度考核应在培训对象完成每一年度培训后进行,由基地统一组织实施,轮转科室配合。可参照出科考核方式组织开展,综合评价培训对象年度培训的整体情况。
10.中医住培职能管理部门要指导、协调轮转科室做好年度考核综合评定工作,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确定考核结果,并做好考核结果的归档登记。
11.年度考核不合格者应进行补考,补考仍不合格者视为过程考核不合格。
12.师承考核是对学员跟师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包括临床跟师考勤、跟师笔记、典型医案总结和指导老师临床经验总结论文等。
13.师承考核在培训对象培训完成后,由基地职能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实施,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对考核结果进行复核。
14.结业考核在培训对象培训完成前由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结业考核工作的组织管理,考核基地负责结业考核的具体落实。
15.结业考核主要评价培训对象经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系统培训后,在医疗保健工作中独立规范地从事本专业临床诊疗活动水平,分析解决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和相关综合素质。
16.过程考核、师承考核合格、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参加结业考核的前提,不合格者、未通过者不能参加结业考核。
17.结业考核的理论考核由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统一组织,逐渐实现参加全国统一的考试。达到省级规定的合格线为理论考核合格。
18.临床实践能力考核由各省级中医药管理局指定的培训基地依据各省规定和培训标准组织实施。达到省级合格标准为技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合格。
19.理论考核、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均合格为结业考核合格。未通过专业理论考核、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或其中任一项者,可申请参加下次结业考核。已通过的科目3年有效。3年未能通过者,需重新参加住培。
20.基地应建立培训考核督导机制,加强对过程考核、师承考核的监督、评价和管理,避免流于形式或出现考核不规范的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指出,并督促整改到位。对不符合考核要求现象要坚决予以制止,并给予一定的惩罚。
21.基地应建立培训考核分析制度,对过程考核、师承考核进行单独或关联分析,运用分析结果对临床教学活动进行指导,并作为轮转科室、带教师资或培训对象等奖惩的重要依据。
第三章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教学的灵魂,是质量的保证。培训基地应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住培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全面分析把握师资队伍能力素质状况的基础上,健全师资遴选、培训、考核和激励制度,持证上岗,实行师资准入及动态管理机制。
师资遴选工作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前提。应由基地、轮转科室对照师资标准、培训需求共同组织。
1.依托中医住培基地专家指导委员会,建立师资遴选制度,制订方案计划,明确原则、标准、程序,严格组织实施。
2.结合各专业学科特点,按照学历、从事本专业时间、专业能力、教学能力、个人素养等要求,明确师资准入条件。医德医风不良、医疗事故或事件发生、教学事故或教学事件发生者不得担任带教师资。
3.师资遴选程序为个人提出申请,所在科室科主任审核推荐,住培职能管理部门、专家委员会培训考核后上报,基地聘任并颁发师资合格证书。
4.师资遴选的数量及组成应符合《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结合基地容量的实际需求,实行公正、公平、公开,择优录取原则,确保优质师资从事带教工作。
师资培训采取分级培训方式组织实施。国家级培训班主要负责培训教学主任、教学秘书,省级培训班主要负责培训骨干师资,院级培训班主要负责培训一般师资。
1.基地应建立带教师资队伍培训机制,将师资培训与继续教育挂钩,作为带教老师职称晋升、职务聘任和退出条件。
2.制订分类、分层的师资培训规划和计划,组织师资参加国家、省级分层分级培训,确保每位带教医师能获得参加各层、各类师资培训的机会。
3.紧紧围绕提升带教意识与能力,结合专业培训特点与规律,学习借鉴教育先进理念,组织开展院级培训,培训率应达到100%。
4.院级师资培训应紧紧围绕岗位胜任能力,内容为住培相关制度、住培要求、常用教学方法与理念、常用教学技巧、常用的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评价反馈方法等,提升带教意识与能力。
5.各轮转科室应建立以教学主任为核心,教学秘书、3~5名骨干师资组成的带教师资团队,开展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开发课程设计、组织教学科研,发挥辐射影响作用。
6.除国家补助和省级补助经费外,各基地应加大师资培训的经费投入,确保能够满足带教医师定期参加国家级、省级师资培训班经费需求。
7.重视中医全科师资队伍建设,承担中医全科培训任务轮转科室应有两名以上带教医师接受过中医全科师资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中医全科师资培训证书。
8.充分发挥教学团队和骨干带教老师作用,将师资培训与临床医疗实践活动相结合,教中学、学中干,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
三、师资评价与考核
基地应建立师资评价与考核机制,明确原则、要求、内容、形式、程序、结果反馈,运用好评价与考核结果。
1.师资评价与考核由基地职能管理部门统筹组织,每年不少于1次。应制定计划方案,明确标准,得出评价与考核结论。
2.师资评价与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师资带教的量和质、教学意识与能力、态度与人文、教学创新与研究等内容。可将住培过程考核、结业考核、执业医师通过率作为带教师资考核重要依据。
3.师资评价与考核的结果分成优秀、合格、不合格。基地应每年公布结果,对优秀老师进行表彰,对不合格老师进一步培训或令其退出带教队伍。
4.师资考核评价采用多维度手段,实行管理部门、轮转科室、培训对象或师资之间互相评价考核,具体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鼓励基地和轮转科室探索开展360度评估。
5.基地应加强对师资评价与考核监督和指导,建立监督反馈机制,确保科学合理、公平公正,避免流于形式。
6.结合信息化建设,将评价与考核与大数据有机结合,及时对考核评价情况进行分析、反馈,指导轮转科室及时整改。
四、师资激励与约束
基地应建立师资激励与约束机制,营造争优创先、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1.师资激励应实行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2.评价与考核结果与职称晋升、职务聘任挂钩,应达到一定的权重。结合教师节、年终总结表彰优秀带教老师,优先推选参加省市及国家级优秀表彰,激发师资带教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评价与考核结果应与个人、科室月度或年度绩效、医院年度绩效挂钩,与教学补贴挂钩。教学补贴或奖励经费不应记入绩效工资总额。
4.鼓励设置专职教学主任和教学秘书,特别是中医内、外科专业科室。应将教学主任、教学秘书、带教老师带教工作计算为临床工作量,确保教学主任、教学秘书有不少于30%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教学活动。
5.对住培工作管理混乱、未按培训标准开展培训、编造虚假培训记录、出具虚假考试考核成绩等情况的科室主任、教学主任、教学秘书,视情节轻重可予以扣除相应绩效或通报批评等处罚。
6.年度评价与考核不合格的师资应予以淘汰,且应延缓其晋升职称1年,同时不得聘任新职务。
基地应建立培训质量控制保障体系,通过院级督导、科室自查、第三方评估等质量监控方法,重点加强对制度落实、培训组织、过程管理、培训考核、培训效果等监测,形成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培训质量控制。
院级督导是指由基地定期组织的对所有轮转科室培训工作进行的全面检查,是提高培训管理水平和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
1.院级督导应每季度组织1次,由副院长负责,住培职能管理部门组织,督导专家团队具体实施。
2. 院级督导应有具体计划,明确目的、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反馈及改进措施等具体要求。
3.督导专家成员应包括基地管理者(院领导)、教学管理者、临床带教师资等。可根据每次督导主题内容组建若干督导小组。
4.院级督导应根据国家中医住培基地管理要求,特别是外部评价反馈意见(国家及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的评估整改建议),结合基地阶段和长远改进目标实际,设定督导内容。
5.院级督导每次应通过口头、书面、会议等多种形式向被督查对象及时反馈,提出整改要求,并将整改内容作为下次督查的重点。
6.对督查中发现的难点、重点、焦点问题应及时提交基地住培领导小组或毕业后教育委员会商议讨论,提出整改和解决措施。
7.院级督导结果应与轮转科室和管理者、师资、培训对象奖惩机制挂钩,如评优评先、绩效、年度考核、个人职业发展等。
二、科室自查
科室自查指由轮转科室主任负责,教学主任、教学秘书组织开展的对本科室住培工作进行的自我检查与评估。
1.科室自查应由教学主任、教学秘书、带教医师等人员组成,根据自查内容遴选相关专家参加。
2.科室自查应每月组织1次或根据情况组织,有目的、有计划、有内容、有要求和程序。
3.自查形式可为日常巡查、定期检查、抽查与互查,组织开展调查问卷、座谈会、随机访谈、现场检查等活动。
4.自查内容包括制度执行情况、住院医师日常培训情况、教学活动、日常管理与考核、带教情况。
5.自查结果应与轮转科室、管理者、师资、培训对象的日常管理考核、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绩效、个人职业发展等挂钩。
6.应注重自查结果的分析、反馈、整改措施落实,对难点、重点、焦点问题提出整改和解决措施,提交基地住培职能管理部门。
第三方评估是指由中国医师协会、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或指定的机构组织开展的中医住培基地评估、专业评估和飞行检查。
1.基地评估主要由中国医师协会、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或指定的机构抽组专家组,针对基地的制度落实情况、管理情况、培训质量所开展的全面评估工作。
2.基地评估时间为1.5~2天,主要程序为听取基地情况汇报、查阅资料、培训条件检查、座谈(访谈)、教学活动检查,形成评估意见后向全院进行反馈。
3.基地评估结论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类。其中不合格分为限期整改和建议撤销两类。对限期整改单位,视情况采取暂停招收、行业内或社会公开通报等处罚措施。
4.专业评估是由8个中医住培专业专家委员会抽组2~3名专家组成专家组,主要对本专业内相关科室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情况进行的全面评估。
5.专业评估时间为1天,主要程序为听取科室汇报,重点检查教学质量及教学活动开展情况,对培训工作进行专业指导,形成评估结论。
6.专业评估结论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类。对不合格科室视情况采取行业内或社会公开通报等处罚措施。
7.飞行检查主要是针对培训对象对待遇问题的实名投诉,由中国医师协会抽组1~2名专家对培训对象投诉情况进行核实。
8.检查方法为查阅财务报表、工资发放单,与院方及培训对象进行情况核实。对投诉情况属实者,责成院方改正,确保培训对象基本生活保障。对问题严重者进行行业内或社会公开通报。
培训对象评价监测是指由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委托行业组织、基地开展的针对中医住培培训对象情况的调查活动。
1.培训对象评价监测的主要内容为待遇情况、基地管理情况、培训活动情况、培训质量情况、带教医师情况及其他需要调查的问题。
2.培训对象评价监测应每年组织1次,也可根据情况随时组织。调查可分为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调查应为匿名形式,注意保护受调查者的权益。
3.评价监测应有计划、有组织进行,应对调查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对培训对象的合理化要求给予重视,制订改进措施。
4.评价监测结果应与培训考核结果挂钩,作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住培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各方协调支撑,特别是党建、人事、财务、后勤、医务等方面都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党(团)组织建设
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发挥党(团)员模范作用,是培养新时期合格住院医师的根本要求,是协助培训基地做好培训工作的重要举措。
1.基地应加强中医培训学员党(团)组织建设,成立培训对象党支部(团支部),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全体培训对象完成培训任务。
2.培训对象党(团)组织在医院党委(团委)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宣传住培制度。
3.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加强与培训对象的联系与沟通,及时向基地党委报告培训对象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4.按照党(团)章和住培任务,组织开展党(团)日、学术沙龙、住培学员讲座等活动,不断提升培训管理水平和质量。
二、人事保障
基地应建立培训对象人事管理制度,落实国家政策与制度,确保培训对象在培训期间权益得到保障。
1.培训对象人事管理应由人事职能部门负责,明确培训对象的人事管理要求、内容与标准,严格组织落实。
2.基地应与培训对象签订双方或三方协议,明确权力与义务。单位委培学员人事关系在原单位不变。面向社会招收的培训对象,人事关系实行第三方管理。
3.建立培训对象人事档案,依据标准确定培训对象工资待遇并严格执行。
4.基地应建立师资职称晋升与教学工作挂钩的政策,体现师资的价值,保障师资带教积极性。
5.基地在招聘人员时应将住培结业合格人员作为优先聘用的条件,但不得聘用培训中和服务期内的其他单位委派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是基地住院医师队伍的一部分,是医师而不是学生。在统筹使用国家财政补助、省级配套补助的基础上,应加大基地投入满足学员基本生活需求。
1.国家补助、省级配套补助应由基地统筹使用或按各省规定执行。原则上国家补助中的2万元用于培训对象生活补助,1万元用于带教活动补助。
2.本单位培训对象的待遇主要由基地负责,应达到本单位同等条件职工收入水平,不得以本单位规定或惯例为由降低标准。
3.委派单位应保障其派出参培住院医师培训期间的基本工资待遇,至少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国家规定的津贴补贴和社会保障单位缴纳部分。
4.委派单位发放的工资低于住培基地同等条件住院医师收入水平的部分,基地可统筹运用中央财政、地方财政补助经费和基地自筹经费予以补齐。
5.培训基地应要求委培单位提供委培学员工资收入凭证,并与培训对象核实,作为发放补助的依据。
6.对不执行标准、不按时发放的派出单位进行协调沟通督促其改正,必要时可向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反映。
7.面向社会招收的培训对象,由培训基地参照本基地同等条件住院医师工资水平,统筹使用国家补助经费、省级配套经费和基地自筹经费予以发放。
8.基地应资助面向社会招收的住院医师参加社会保障,交纳单位应交纳的部分。对社会化学员的社会保障投入可作为基地投入但不列入学员收入。
8.带教活动补助可用于带教费、带教管理补助、教学活动补助、带教医师参加学术活动、购买教学设备等,但不得用于购买医疗设备用于医疗业务。
9.所有培训对象的待遇应参照基地所在地区上一年度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第一年应达到为80%,第二年应达到100%,第三年为110%。
10.鼓励基地、轮转科室根据培训对象考核情况及医院实际,主动吸纳社会资金支持住培事业,加大对培训对象待遇的投入,不断提高培训对象生活补助水平。
11.在现有阶段下培训对象原则上只能享受一次中央财政补助。培训对象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时结业时,延期阶段不再发放补助。但基地、轮转科室可根据培训对象表现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
培训对象的后勤保障由后勤保障部门、住培职能管理部门、医院党办、院办共同负责,应建立保障机制,为学员提供优质保障服务。
1.基地应保障住培培训对象享有与基地职工同等的后勤服务,配发统一的医疗工作服、统一标识的胸牌,享受平等的餐饮补助、交通补助及设施服务。
2.基地应为培训对象提供免费或低收费住宿,或提供适当的住宿补贴,住宿补贴应充分考虑所在城市的房租水平。住宿补贴列为医院投入但不计入学员收入。
3.后勤保障部门应加强与学员的沟通,及时解决学员反映的保障问题。
培训对象财务保障由医院财务部门、人事部门、住培职能管理部门共同负责,应建立财务保障机制,维护学员权益。
1.基地应建立住培经费专项账户,制订经费使用方案,做到有预算、有决算,规范各级财政和医院自投的经费使用。
2.基地应加大投入,加强住培教学设施设备更新,教学支撑条件建设,保障师资、培训对象补助,使培训工作能够有效开展。
3.基地应按政策要求落实培训对象待遇,按月及时向培训对象发放工资和补助,不得无故拖欠。
4.财务部门应主动配合国家、省级组织的评估督导工作,如实提供财务收入与支出帐目,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
六、医疗活动保障
医疗活动保障由医务部门、教育部门、住培职能管理部门、轮转科室共同负责,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下,为培训对象提供参加临床工作条件。
1.基地必须保障培训对象培训期间有开展临床工作的资格。
2.鼓励基地为培训对象开通医院工号,开放HIS系统及医院OA系统相应权限,为培训对象提供便利条件。
3.基地应为培训对象报考执业医师考试提供帮助,并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相关规定,协助其完成注册和培训结束后的转注册。
4.基地应在培训对象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后组织考核,依据结果授权,确保培训对象在带教医师指导下合法参加临床实践活动。
5.培训对象的手术权限,需按照国家及培训基地制订的四级手术准入要求,完成相应一助例数后考取I类手术资质,获取I类手术独立操作权限,完成I类手术相应主刀及一助例数后,方可考取II类手术权限。
6.基地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有关培训对象值班、手术等执业相关制度规定。
七、信息服务保障
信息服务保障由培训基地统一组织实施,信息部门、住培职能管理部门参与,努力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1.基地应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全过程高效管理与服务。
2.建议统一使用中国医师协会建设的中医住培管理平台或与其对接,确保国家、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住培基地之间的信息畅通。
3.基地图书馆藏书数量(含电子图书)应不低于3000册/百人,且对所有培训对象开放,并向其提供电子数据库使用账号。
技能训练保障由基地统一组织实施,临床技能训练中心、住培职能管理部门及各轮转科室共同参与,努力提高培训对象临床技能水平。
1.基地应设有临床技能中心,并向培训对象开放。其训练设施设备和专职管理人员应满足培训要求。
2.基地应制订满足培训标准要求的年度培训计划,保证所有学员按计划完成培训任务。
3.基地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技能中心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组建教学师资团队,编写教程、教案,完成基地技能培训和考核工作。
4.培训基地应适应现代医学教育需要,加大技能培训中心建设投入,不断丰富和完善模拟教学设备。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对象是基地的住院医师。中医住培基地是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成长的重要场所,应加强对培训对象的管理,确保培训对象在管理严谨、教学规范、生活关爱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培训对象日常管理由住培职能管理部门、轮转科室共同组织实施,上下有序衔接、管理规范。
1.基地应建立健全培训对象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备的培训对象信息库和档案管理、评价体系、奖惩机制、反馈机制和淘汰机制,加强培训对象培训期间的日常管理。
2.培训对象管理由基地职能部门负责,各轮转科室和带教医师具体实施。同时,应强化培训对象自我管理,实行班级管理制和班长负责制。
3.轮转科室应建立完备的培训档案,及时做好培训对象信息变更与归档。培训专业应与招录专业、上报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的专业及国家中医住培平台的信息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更改。
4.基地应完善培训对象党团建设,成立党支部、党小组和团支部等,充分发挥各类组织作用,加强其自我管理。
5.基地应畅通沟通渠道,关心培训对象工作和生活,设立意见箱,定期组织培训对象座谈会,随时了解其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其在工作、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6.培训对象在培训期间不得回原单位工作,培训结束后应及时返回原单单位,不得逗留于基地。
7.培训期间遇到不可抗拒的人事变动,中医住培基地应及时做好人事相关信息变更并向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报备。
8.基地应制订培训对象评价方案,定期对培训对象进行综合评价并将结果及时反馈。评价内容应围绕住院医师岗位胜任能力,如医学知识的掌握、中医思维的培养、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专业素养、医疗全局观等方面。
二、医疗活动管理
培训对象医疗活动管理主要由基地、轮转科室和带教老师组织实施,应保证培训时间和培训秩序。
1.培训对象原则上实行24小时住院制度,多临床、反复临床、深入临床。
2.培训对象工作日应至少于交班前30分钟到达轮转科室,巡视患者,做好早交班、查房准备。
3.培训对象应于正常上班时间内,在带教医师指导下按时完成各项医疗活动,包括查房、病历书写、各种治疗,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处理各种突发情况。
4.培训对象应根据基地、科室安排,积极主动参加各种教学活动,包括医疗查房、教学查房、小讲课、病例讨论、模拟教学、理论学习、学术交流等。
5.培训对象应根据培训计划参加教学门诊、跟师学习,按时完成跟师心得、医案整理等学习任务。
6.培训对象应参加基地组织的晚间教学活动,如集体晚自习、学术讲座等。
培训对象的请假应实行分层分级按权限管理审批,执行各医院具体规定。
1.基地职能管理部门应主动加强与人事部门、轮转科室沟通与协调,共同做好培训对象的请销假工作。
2.培训对象在参加培训期间应享受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婚育假、丧假、探亲假。
3.培训对象因各种原因需要请假时,应遵循本院劳动纪律和请假流程,按照权限逐级审批。
4.请假累计超过15天不足3个月者,顺延3个月;超过3个月不足6个月,顺延6个月;超过6个月不足1年者,顺延1年。
培训对象的奖惩管理由住培职能管理部门、人事部门、医务部门、轮转科室共同组织实施。
1.基地应建立培训对象的奖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强化其自我管理和约束力。
2.对培训期间工作认真、严谨规范、各方评价良好、成绩优异和德才兼备的培训对象,应给予奖励,将其表现与培训补贴、绩效挂钩,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基地应建立评优评先制度,评选基地“优秀中医住院医师”,并向省级、国家级推荐参评“优秀中医住院医师”,基地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优秀培训对象应优先选择和录用。
4.对培训期间发现培训对象不遵守规章制度、违反劳动纪律、不认真培训学习、缺乏团队合作、违反医德医风等问题者,应及时通过谈话、提醒等方式给予反馈,情节严重者可经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备案后劝退或开除,并要求培训对象返还中央财政对其住培给予的补助。
5.严把培训对象培训出口关,对日常考核、出科考核等考核不合格者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及时帮助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无故不参加医疗活动、3次以上出科考核不合格者,经基地研究报上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备案后可终止其培训。
6.培训对象在培训期间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或违反临床操作规定造成医疗事故的,按有关管理条例,追究其相应的责任和处罚。情节严重者终止培训,需追究刑事责任的移交司法机关。
基地应充分发挥培训对象党(团)组织作用,加强与培训对象的沟通与交流,互相理解与支持。
1.为保护培训对象的合法权利,提高培训质量和水平,应建立培训对象与基地之间、基地与委派单位之间的沟通反馈机制。
2.沟通反馈途径。通过短信、微信、邮箱,书面沟通反馈;通过意见箱、正式书面通知、书信等;定期座谈会,各种见面会、沟通反馈会;其他有效的途径,如电话、家访。
3.沟通反馈形式。采取一对一或集体沟通反馈,师生间沟通反馈、基地与培训对象之间的沟通反馈,可通过集体交流、个别谈话等方式。
4.对第三方反映的问题应及时沟通。在培训过程中患者、同伴、护士、管理人员等第三方发现的问题也应及时沟通。
5.建立轮转出科沟通反馈制度,培训对象每次轮转出科时,轮转科室和带教医师均应对其轮转整体表现进行一次面对面沟通,指出优缺点,指导其不断改进。
预约挂号、报告查询
请关注中医院
(微信公众号)
健康资讯、中医养生
请关注中医院
(微信订阅号)
高铁院区
就诊咨询电话:
0539-8681303(工作日上班时间)
0539-8681220(工作日非上班时间、周末及节假日)
门诊综合服务中心:0539-8026789
急救调度中心:0539-8680120
地 址:沂河新区温凉河路286号
解放路院区
就诊咨询电话:
0539-8215121(工作日上班时间)
0539-8224013(工作日非上班时间、周末及节假日)
体检预约:0539-8076979
急救电话:0539-8238116
康复医院:0539-8077851
地 址:兰山区解放路211号
健康管理(治未病)中心
齐鲁园 电 话:0539-8225577
地 址:北城新区齐鲁园公馆
桃 源 电 话:0539-8681005 0539-8681008
地 址:兰山区沂蒙路198号桃源大世界
版权所有:临沂市中医医院 鲁ICP备19006901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临沂 后台登录